每年的4月15日-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,今年宣传周的主题为“科学防癌,健康生活”。
根据国家癌症中心与国际肿瘤研究机构(IARC)联合测算数据显示[1],2022年我国每天超过10000人罹患癌症,每分钟就有9人被确诊为癌症。但你知道吗?其实很多癌症是可以预防的。尤其是对于肿瘤高危人群来说,通过改变易癌体质,科学防癌,能大大降低患癌风险,拥抱健康生活。
一、哪些人属于肿瘤高危人群?
(1)有肿瘤家族史的人
如果家族中有多人患同一种癌症(如乳腺癌、肠癌等),或携带BRCA1/BRCA2等致癌基因突变,个人患癌风险会大幅上升。
(2)不良生活习惯者
长期吸烟、酗酒、肥胖、高盐饮食等会显著增加患癌风险。
(3)长期患有慢性病或感染特定病毒者
慢性胃炎、乙肝/丙肝、HPV感染等疾病可能逐步发展成癌症,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癌风险较高,乙肝患者肝癌风险增加。
(4)职业暴露者
某些职业因长期接触致癌物质,使从业人员患癌风险显著增加。如化工行业从业者(接触苯、甲醛、石棉、砷等)、矿工及建筑工人(接触石棉、煤尘、二氧化硅等)、医疗及实验室人员(接触电离辐射(X射线)、甲醛等)。
二、什么是易癌体质?
所谓易癌体质,并非是一种特定的体质类型,而是指那些由于生活方式、遗传因素、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,导致身体比普通人更容易发生癌变的状态。比如长期处于负面情绪、压力过大的人,可能会导致内分泌失调,影响免疫系统功能,使得机体对癌细胞的监测和清除能力下降,从而增加患癌风险,这类人可被认为具有 “易癌体质”。又比如长期吸烟、酗酒、饮食不规律、缺乏运动的人,身体的代谢功能紊乱,细胞容易发生异常变化,也属于易癌体质的范畴。
三、如何改变易癌体质,科学防癌?
(1)合理饮食
俗话说 “病从口入”,对于防癌来说,饮食同样关键。避免食用过多的红肉,减少炸、烤、腌、过咸类食品的摄入,杜绝食用过期霉变物质。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,它们富含维生素、矿物质和膳食纤维,有助于增强免疫力,抵抗癌细胞的侵袭。
(2)规律运动
生命在于运动,运动对于防癌起着重要作用。运动不仅能帮助控制体重,还能降低多种癌症的发病风险。建议每周保证至少75-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,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等,每周运动 5 天以上。
(3)戒烟戒酒
烟草燃烧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,是诱发肺癌、口腔癌等多种癌症的重要因素。戒烟可明显降低癌症、呼吸系统疾病、心血管疾病、2 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,并且任何年龄戒烟均可获益,早戒烟者比晚戒烟者的预期寿命更长。
酒精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类致癌物,与多种癌症发生有关。所以,为了健康,务必戒烟戒酒。
(4)预防感染
注意预防与癌症相关的感染因素,比如幽门螺杆菌、人乳头瘤病毒、肝炎病毒等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使用公筷可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;适龄人群尽早接种HPV疫苗和乙肝疫苗,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,进而减少相关癌症的发生。
(5)定期防癌体检
规范的防癌体检是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。对于肿瘤高危人群来说,定期进行针对性的防癌体检尤为关键。例如,肺癌高危人群可定期进行胸部低剂量CT检查;乳腺癌高危人群可进行乳腺钼靶、超声等检查;胃癌高危人群可进行胃镜检查;食管癌高危人群可进行食管镜检查;肝癌高危人群可进行肝脏超声、甲胎蛋白检测等。
(6)接种热休克蛋白-疫建01
肿瘤休眠是肿瘤发生和复发的根本原因,我们通过人工AI、免疫组学分析发现多种广谱性肿瘤休眠抗原,疫建01含有27种肿瘤休眠抗原,活化特异性T细胞,清除休眠肿瘤细胞,降低多种肿瘤发病风险。
最后,肿瘤高危人群不要对癌症过于恐惧,通过改变易癌体质,践行科学防癌的方法,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癌风险,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。让我们从现在开始,为自己的健康负责,积极防癌抗癌。
参考资料:
[1]Han B, Zheng R, Zeng H, Wang S, Sun K, Chen R, Li L, Wei W, He J.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, 2022. J Natl Cancer Cent. 2024 Feb 2;4(1):47-53. doi: 10.1016/j.jncc.2024.01.006. PMID: 39036382; PMCID: PMC11256708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