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年年体检都正常,怎么突然查出癌症晚期?” 生活中,不少人有这样的困惑 —— 不是不做检查,而是没选对 “针对性筛查”。普通体检多为基础项目,难以发现早期隐匿的癌细胞。而选对“金标准” 筛查,能让很多癌症在萌芽阶段现形,大大提高治愈率。
上海市抗癌协会、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《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(2025版)》,小编为大家盘点总结了我国10种高发癌的筛查“金标准”,请收好!
1. 肺癌
高危人群
(1)40 岁以上,吸烟≥20年包(戒烟<15年)或被动吸烟;
(2)40 岁以上,接触石棉、铍、铀、氡等致癌物;
(3)40 岁以上,一级亲属患肺癌或有慢阻肺、肺纤维化等肺病。
筛查 “金标准” 和建议
金标准:低剂量螺旋CT(优先使用64排及以上)。
建议:高危人群用低剂量螺旋CT筛查,检出结节需多维度评估;不推荐PET/CT作为普通筛查。
2. 结直肠癌
高危人群
(1)45岁以上无症状者;
(2)有结直肠癌家族史(含一、二级亲属);
(3)患溃疡性结肠炎,或结直肠癌 / 大肠腺瘤术后。
筛查 “金标准” 和建议
金标准:肠镜(粪便 / 血液筛查阳性者必做)。
建议:45岁起,每年1次粪便免疫化学检测,或每5-10 年1次肠镜(至75岁);76-85岁,体健者可继续持续筛查,85岁以上不推荐持续筛查。
3. 甲状腺癌
高危人群
(1)童年头颈部放疗 / 放射线接触史;
(2)有甲状腺癌(如DTC)或相关综合征家族史;
(3)甲状腺结节>1cm(生长快、伴声音问题 / 淋巴结肿大)。
筛查 “金标准” 和建议
金标准:颈部超声(含甲状腺、颈部、锁骨上),必要时穿刺活检。
建议:一般人群30岁后每年1次超声;高危人群每年1次超声;女性孕前、哺乳期后各1次超声。
4. 肝癌
高危人群
(1)男性35岁+、女性45岁+,乙肝/丙肝感染;
(2)男性35岁+、女性45岁+,有肝癌家族史或肝硬化(任何原因);
(3)男性35岁+、女性45岁+,患非酒精性脂肪肝、遗传性代谢病。
筛查 “金标准” 和建议
金标准:肝脏B超+血清甲胎蛋白(AFP)。
建议:高危人群每6个月筛查1次。
5. 胃癌
高危人群
(1)45岁以上,长期住胃癌高发区;
(2)45岁以上,幽门螺杆菌感染或有胃癌 / 食管癌家族史;
(3)45岁以上,患萎缩性胃炎、胃息肉,或长期高盐 / 腌制饮食。
筛查 “金标准” 和建议
金标准:胃镜(必要时活检)。
建议:40岁以上有上腹痛、反酸等不适,或有胃病 / 家族史者,按医嘱定期做胃镜。
6. 乳腺癌
高危人群
(1)有乳腺不典型增生、小叶原位癌史;
(2)30岁前胸部放疗史;
(3)有乳腺癌家族史(未达遗传综合征标准)。
筛查 “金标准” 和建议
金标准:乳腺X线(40岁以上)+ 乳腺超声,必要时MRI。
建议:一般人群40岁起每1-2年1次乳腺X线;高危人群40岁前筛查,每年1次乳腺X线+超声,必要时 MRI。
7. 食管癌
高危人群
(1)40岁以上,来自河北、河南等高发区;
(2)40岁以上,有食管癌家族史或癌前病变;
(3)40岁以上,吸烟重度饮酒、喜烫食,或患胃食管反流病/HPV感染。
筛查 “金标准” 和建议
金标准:普通内镜检查。
建议:高危人群每2年1次内镜;轻度异型增生每年1次,中度每半年1次。
8. 子宫颈癌
高危人群
(1)多个性伴侣、<16岁开始性生活;
(2)HPV感染或免疫功能差;
(3)有宫颈病变史。
筛查 “金标准” 和建议
金标准:宫颈细胞学检查(TCT)+ 高危型HPV检测。
建议:21-29岁每3年1次TCT;30-65 岁每3年1次TCT或每5年1次TCT+HPV;65岁以上结果正常可停。
9. 前列腺癌
高危人群
(1)50岁以上男性;
(2)45岁以上有前列腺癌家族史;
(3)40岁以上PSA(前列腺特异性抗原)>1μg/L 或携带BRCA2基因突变。
筛查 “金标准” 和建议
金标准:血清PSA检测 + 前列腺超声,必要时穿刺活检。
建议:40岁以上身体健康、预期寿命10年以上者,每2年1次筛查;高危人群尽早筛;不建议40岁以下男性进行前列腺癌筛查。
10. 胰腺癌
高危人群
(1)40岁以上(50岁以上更需注意),有胰腺癌家族史或糖尿病史;
(2)40岁以上,长期吸烟饮酒、高油高蛋白饮食;
(3)40岁以上,患慢性胰腺炎(伴胰管结石)或新发糖尿病(无家族史)。
筛查 “金标准” 和建议
金标准:血检CA19-9/CA125/CEA+腹部B超,异常者加做CT/MRI,必要时穿刺活检。
建议:高危人群每年1次CT/MRI;有家族史或胰腺病变者遵医嘱筛。
热休克蛋白-疫建01预防肿瘤
肿瘤休眠是肿瘤发生和复发的根本原因,我们通过人工AI、免疫组学分析发现多种广谱性肿瘤休眠抗原,疫建01含有27种肿瘤休眠抗原,活化特异性T细胞,清除休眠肿瘤细胞,降低多种肿瘤发病风险。
▲热休克蛋白-疫建01预防肿瘤原理▲
参考资料:
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《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(2025版)》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