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3日,广东经济科教频道播出对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、热休生物创始人孟颂东教授的专题采访。在这期节目中,孟颂东教授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在热休克蛋白GP96免疫疗法领域的研究成果 —— 从实验室专利到临床实践的推进过程,为多种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开辟新路径,让这一创新疗法走进公众视野,也彰显了科研工作者深耕领域、造福民生的榜样力量。
作为热休克蛋白GP96研究领域的领军者,孟颂东教授团队不仅拥有多项热休克蛋白GP96相关专利,还在《Lancet》、《美国科学院院报(PANS)》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了一系列重磅论文。在他看来,研究免疫学就像探寻社会中的个体,而热休克蛋白这类 “分子伴侣” 如同装载 “个体” 的交通工具,为找到免疫靶点提供了关键抓手。从研究生阶段对免疫靶点的探索起步,到在流感病毒、乙肝病毒中发现一系列靶标,再到从胎盘里找到与肿瘤相关的癌胚抗原靶标,孟教授团队的科研脚步从未停歇。
谈及热休克蛋白GP96的免疫学功能,孟教授分享了团队的研究逻辑:当敲除小鼠体内的热休克蛋白后,小鼠会患上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很快死亡,这一发现证实了GP96在维持免疫平衡和稳态中不可或缺的作用。而将其作为免疫抗原的 “抓手”,团队进一步验证了其在疾病治疗上的潜力 —— 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,能有效激活免疫系统、恢复免疫平衡,在预防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(如系统性红斑狼疮)、肿瘤,以及渐冻症、老年痴呆等慢性神经炎症疾病方面展现出良好效果,且具备类似疫苗的长效性和经济性。
对于未来的突破方向,孟教授充满信心。一方面,团队计划将GP96相关抗原开发成药物,用于高危人群的肿瘤防治,降低肿瘤发病风险;另一方面,针对老年痴呆等慢性神经炎症疾病,从阻断免疫造成的神经损伤入手,探索新的治疗思路。
在大众关心的药物研发进度与普及问题上,孟教授表示,这款药物虽为治疗性生物制剂,但其作用原理类似疫苗,通过活化调节性T细胞、pDC等免疫平衡类细胞实现免疫平衡,用药次数少、效果持久,未来上市后价格预计能被广泛接受,有望惠及更多百姓。
从基础科研到成果转化,孟颂东教授团队用近30年的坚守,让热休克蛋白GP96从科学设想逐步变为守护生命的希望。以唤醒人体自身免疫力量为目标,为多种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治疗开辟新路径,生动诠释了 “科技向善” 的深刻内涵,也为科研工作者树立了深耕领域、造福社会的榜样。